目前分類:翻譯的雜七雜八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本文同步發表於噗浪與臉書專頁。

#沒人想知道的閒聊
Q:江湖上傳說新手譯者要拿到第一本書不容易,請問我可以怎麼做?
A:就我個人貧乏的經驗和偷看別人的經驗所得,目前可以想到的方法有幾種:一、幫出版社審書。二、參加出版社的試譯。三、毛遂自薦。

一、幫出版社審書。

什麼叫審書呢?審書是出版社評估一本書值不值得翻譯到台灣來的出版流程之一,雖然每家出版社的審書作業內容和酬勞不盡相同,不過以我和方舟出版社合作《廚房再也不麻煩》的經驗為例,是先把要審的書大致上看過一遍,然後翻譯整理出這本書的主題大綱、特色、文字風格、作者介紹、目錄和各章節的內文摘要等等,如果書籍本身有獲獎或暢銷紀錄也可以寫,然後就是評估這本書適不適合在台灣出版、它的優缺點是什麼、讀者群眾是誰等等。有些出版社有自己的審書單格式,可以照表填寫。重點來了,當這本書經過出版社審核,並且順利買到版權之後,審書者就「有機會」(意思是,機率不是百分之百)成為這本書的譯者。

二、參加出版社的試譯。

對比較沒有經驗和作品的新手來說,參加試譯或許是一個向出版社編輯展現翻譯功夫的好機會。雖然有些出版社在徵求試譯時會附加「一定要有經驗」的條件,但是總比完全沒機會表現自己來得好。把握機會,在試譯的時候好好表現,不管最後試譯有沒有通過,只要能讓編輯對你留下正面印象,也是個好的開始。那麼,要去哪裡找審書和試譯機會呢?目前我只知道臉書的社團「翻譯與譯者」曾有不少出版社編輯在徵人,PTT的translator板好像也有一些,但是不像社團那麼多吧。

三、毛遂自薦。

前面說的審書和試譯有點像是等到出版社有需求再去爭取,但難道人家沒在徵才的時候,我們就不能自己先守株待兔嗎?通常出版社會有固定的合作譯者名單,但是總會遇到熟識的譯者們都沒空接稿的情況,這時候編輯就會開始找新的譯者,有可能從信箱裡撈過去收到的履歷信。以前為了寄信,我曾在網路上用各種關鍵字搜尋出版社的編輯部電子信箱,也曾翻閱實體書的版權頁,把上面的電子信箱抄下來,然後開始寄履歷表。當然,寄履歷時也要有技巧,不是亂槍打鳥。假如你想翻譯推理小說,當然要先了解哪些出版社經常出版外國的推理小說。要是去投專門出版實用書的出版社,那豈不是找錯人了嗎?所以,平常就要多多留意出版市場,看到喜歡的小說中譯本,也要關心一下是哪家出版社出的。以常理來說,想要翻譯某類書籍的人通常也有閱讀那類書籍的習慣,所以對於要找哪些出版社應該不至於沒有頭緒。假如真的不熟悉,也可以在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出版社專區」看看他們出了什麼書,從有興趣的開始下手。

說到投履歷,你可能會有一個問題:「我沒有作品,履歷表上空空的怎麼辦?」這時候,你可以自己找材料來翻譯,成立部落格或個人網站放上自己的翻譯作品,藉此累積作品集。也可以從書籍中節選一段翻譯好,以WORD檔案的形式和履歷表一起寄出去。不過有兩個地方要注意,放在網路上的作品要避免侵犯原文的著作權,而寄給出版社的譯文也不要太長,因為編輯們通常很忙,不太有時間看完幾千字,個人淺見原文和譯文各一千字以內就好。

順便一提,有些人可能會想:「我看了一本外文書好喜歡,能不能向出版社毛遂自薦成為那本書的譯者?」首先,出版社不見得會想要出版這本書,原書作者和出版社也不見得願意出售版權(例如以前的池井戶潤?)。就算出版社真的買了版權,也不見得會交給你翻譯。所以,本段開頭提到的心願是否能實現,真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運氣和實力缺一不可。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有,朱學恆的《魔戒》,不過他真的是特例。

寫到這裡,還是覺得我對於譯者如何入行真的只有很淺薄的了解。想藉這篇文章做個民調:「各位書籍譯者都是如何入行的呢?」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前陣子一連收到了幾封詢問的信件,所以有了這篇文章。

我想把這幾年經常被問到的問題集結起來,再加上自己的些許經驗談,彙整成一篇文章。

雖然這樣做簡直像是在擺前輩的架子,但我告訴自己「你還差得遠呢」。

我要非常嚴肅地強調,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分享一些非常淺薄的個人意見。我只是一個資歷五、六年的小譯者,什麼咖也不是,我的發言絕不代表譯界立場。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是件好事,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無法替你的人生負責。如果有人因為看了這篇文章而失敗,我很抱歉,但醜話還是要先說在前頭:

「你,確定想跳進日文筆譯界的火坑嗎?」

NO→你現在可以按上一頁了。

YES→你現在可以繼續往下讀了。

 

FAQ開始。

Q1:一定要是語言相關學系畢業,才能當譯者嗎?
A1:不一定。目前線上有許多譯者都不是日文系出身的,我自己也不是,日文只是我在大學所修的第二外語,基礎有學校老師教,N2到N1是自學。所以,靠自學也是有可能成為譯者的。必須具備的條件不是學歷,而是中文與日文的實力。一定要兩種語言都通曉,才能成為一個好譯者。

Q2:想當譯者,要不要唸研究所呢?
A2:不一定,我自己也沒有唸研究所。

Q3:想當日文譯者,需不需要先到日本留學呢?
A3:不一定,我自己也沒有留學過,甚至根本沒出過國。但據說留學能讓人對當地的文化有更深入的體會,有助於翻譯。

Q4:是不是要先通過日本語能力檢定考試比較好呢?
A3:我的個人意見是YES。先通過N1,就是先拿到踏入譯界的門票。當履歷表上多了一條「JLPT N1合格」,也能增加說服力,讓自己更有機會接到翻譯案子。

Q5:為什麼出版社在徵求譯者時,都要求要有譯完整本書的經驗呢?
A5:據說是因為做一天翻譯╱翻譯一篇文章很容易,但是要長期翻譯╱翻譯幾萬字的書並不容易。翻譯書籍就像跑馬拉松,很需要定力和耐性。而且,出版社方面會擔心譯者能否準時交稿,如果譯者過去有「業績」,就可以做為參考。

Q6:完全沒有經驗的新人,該怎麼從零到一呢?
A6:如果是新人,還是可以試著投履歷,並且在信件中附上自己試譯的文章,原文與譯文各約一千字。如果投稿的對象以出版小說為主,那就附上小說的試譯文。如果有翻譯實力,就藉此來展現。這是從前輩身上學來的方法。

Q7:做筆譯收入很低,案源又不穩定,該怎麼辦?
A7:據說跟翻譯社合作,案源會比較多?我不曾跟翻譯社合作過,所以不知道實際情況,但無法從出版社方面接到新案時,可以試試看和翻譯社合作。另外,有些譯者除了從事筆譯之外,也會接口譯或影片翻譯的案子來補貼收入。

Q8:家人反對我成為譯者,我是不是該放棄,去找別的工作?
A8:我的家人也反對我當譯者。今年是我從事筆譯工作第六年,這六年來我聽了無數次的「去找正職工作」和「去考公務員」。我想過如果鼓勵你去當譯者是不是等於把你推入火坑,不過,我還是不會要你放棄當譯者,因為我自己就是聽「放棄翻譯吧」這類的話聽了快六年,所以無法對其他有志從事翻譯的人說出這樣的話。至於是否該去找別的工作,就看你能不能接受白天正職上班、晚上兼職翻譯的生活。也有些譯者前輩是先出社會工作個幾年,等到累積了一定的存款,稿件來源也比較穩定之後,再辭職當全職譯者。像我覺得自己下班後應該沒有心力翻譯,除了翻譯之外也沒有其他專長,所以兼職或另找工作這條路對我來說就行不通。

Q9:想成為日文筆譯譯者,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A9:去看「綿羊的譯心譯意」FB粉絲頁、部落格和《譯界天后親授!這樣做,案子永遠接不完》。真心不騙。

不確定有沒有漏掉什麼?如有疏漏,下次再補。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翻譯到一半卡住了,所以有了這篇文章。)

如果有人問我是「譯註派」還是「不註派」,那我的答案應該會是前者。

我屬於「譯註派」的理由主要有三個:

一、協助讀者理解書中內容。
二、希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知識。
三、消除文化隔閡,或者幫助讀者認識日本文化。

關於加譯註,最常見的爭議是:「究竟哪些必須註,哪些不用註?」有時候加了譯註,怕讀者覺得「這個譯者未免太小看我的程度」;有時候決定不加譯註,又怕讀者覺得「這個地方沒加註真不用心」。而在讀者看到我的稿子之前,當然還必須先過編輯那一關。我曾經遇過編輯刪除我寫的譯註,或是要求我修改、補寫譯註,例如「學級崩壞」和「敬語」。我想編輯在加不加譯註這方面,應該也有專業上的考量吧!

關於譯註的排版方式,我看過的有下列幾種:
(1)放在要加註的詞後方(也就是用括號夾雜在內文裡)。
(2)放在該頁尾端(不分偶數頁或雙數頁)。
(3)只放在單數頁尾端。
(4)放在每一章節之後,或是全書最後面。

目前為止,我譯作裡的譯註都是第三種「單數頁尾註」,個人偏愛這種排版方式,跟第一種「內文括號註」比起來比較不會打斷讀者的閱讀節奏,而且讀者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閱讀譯註,想閱讀時也很方便,不必一直往後翻。我閱讀其他譯者的作品時,也很喜歡看到單數頁尾註。如果書中有大量譯註,我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看或不看。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東西,那當然要把握機會偷學了!所以,我除了自己喜歡寫譯註,也喜歡別人多寫譯註。

有時候,寫譯註可能是一件比翻譯還要累的事情。如果遇到專有名詞,就要花很多時間查資料,經過消化、理解後,再用自己的話寫成簡單易懂的註解。令我小小驕傲的是,我曾經被幾位編輯稱讚過譯註寫得很棒很細心,例如:


落語:落語是日本傳統藝能之一,類似單口相聲。落語家跪坐於舞台上向觀眾說故事,一人分飾多角,內容幽默詼諧逗人發笑。落語家一般身穿和服,使用扇子或棉布等小道具來代表筷子、筆、錢包等物品,藉以輔助表演內容。

寄席:寄席是落語、漫才、說書等娛樂節目的表演場地。

緣廊:緣廊為日式建築中,建於房屋最外圍的木質地板走廊。

大名:大名指的是薪俸一萬石以上的武士。


受到稱讚之後,就更有動力寫譯註了!

不過,有一種情況下我不喜歡寫譯註,那就是遇到真的搞不懂的領域時。人家說隔行如隔山,多寫多錯,不如不寫囉!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俺俺》直書譯稿。    

昨天晚上,要把剛譯完的稿子印出來時,猶豫了一下要印成直書還是橫書,最後決定維持我一直以來的習慣:直書。

不僅是紙本譯稿,我的電子檔通常也是直書。剛踏入譯界時,我交的稿子都是直書,覺得「既然原文書是直書,譯稿當然也要直書」。但後來在網路上看到其他譯者或編輯上傳的稿子照片,發現大家幾乎都用橫書!

從此之後,我幾乎每本譯作都有兩種格式的電子檔,一個是自用直書格式,一個是要寄給編輯的橫書格式。不過有兩種情況例外,第一種是有表格的檔案,因為表格經過直書轉橫書之後格式會全部跑掉,但是我又不想再重畫新的。第二種例外是,如果編輯給我的原文稿件是橫書,那我翻譯時就會採用橫書。

有時候我會忘記把直書檔案轉成橫書,某次就有編輯問我用直書有沒有什麼特殊原因,我也只能照實回答是個人習慣,然後隨信附上一個微調過的橫書檔案。需要微調的部分,通常是把「|」取代成「—」這類的。突然想到,說不定以往跟我合作過的編輯曾在打開檔案的那一瞬間覺得遇到了奇葩?

譯稿的左右對照。    

來列一下我覺得直書比橫書好的優點:

1. 原文(日文書大多是直書)跟稿子呈現同一個方向,視線在閱讀時不用轉向。
2. 擬真,可以先體驗一下稿子印成書之後看起來大概是什麼感覺。
3. 由於我的稿子譯註偏多(關於譯註,之後會另開文章討論),橫書檔案還得往下捲才看得到譯註,要是直書就沒這麻煩。
4. 在紙本上完成校潤作業後要修改電子檔,這時候我習慣把紙本稿子用看書架立在螢幕跟鍵盤之間,直書稿的高度勉強可以調到不遮住螢幕工作列,要是換成橫書稿就把螢幕都遮一半了。現在我手上這本書原文是直書與橫書夾雜,決定維持直書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5. 在我執行售後服務時,只要把PDF視窗跟WORD視窗都調成一半大小,一左一右對照,就能看出編輯改了哪些地方(如上圖)。

順便一提,當我覺得某句譯文怪怪的想改,或是想確定這句話到底通不通順的時候,就會把直書的句子貼到別處(像是另開新的WORD檔,甚至是部落格文章編輯器、Gmail信件草稿等等)變成橫書,有時候可以得到靈感,藉此看出原本沒發覺的問題。

至於直書的缺點,這個目前我還真的想不到。不知道對於出版社編輯來說,直書或橫書有什麼作業上的不便或差異嗎?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上有一份月底要交的稿子,雖然說剩下的時間絕對夠我把這份稿子弄完,不會遲交,但是現況讓我煩惱得有很多話不吐不快。

目前為止合作過的對象,通常都很佛心地願意給我很長的期限,也不太會嫌我翻譯速度慢,還是他們心裡其實覺得我很慢,只是沒有明說?至少我自己知道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到底為什麼慢呢?閱讀原文的速度太慢嗎?不懂的地方很多,花在查資料的時間太長嗎?打字速度不夠快嗎?語言轉換速度還不到能夠直覺反應的程度嗎?我想以上皆是。翻譯六小時,每半小時休息五分鐘,期間完全沒做其他事情,就只有翻譯,產量只有五千字出頭。但更糟糕的是初稿的品質太差,一本書花十四天翻譯,印出來變成新細明體十二號字單行間距共七十幾頁的A4稿子,花在校稿和改稿的時間大概十天起跳,修改電子檔的時候竟然要花三到四天才改得完!

這是什麼慘烈的初稿?雖然最後交出去的完稿,有的譯筆得到編輯的喜愛,有的則是編輯看了認為有進步就漲稿費,或者是成書跟我的完稿9X%一模一樣,甚至讀者看了也說很流暢,但是……每一本都很慢,每一本都改到滿江紅,每一本都要花費驚人的時間。每一本的改稿過程都讓我想死,接稿前明明就試譯過,評估過難度覺得可以勝任才接的,不禁懷疑是不是太高估自己能力了。改稿改到信心全失,並且萌生退意,認為自己根本不適合當譯者。然後我現在又陷入這個老關卡了。

但矛盾的是,除了翻譯之外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了,所以就算每一本都遭遇很大的瓶頸跟很大的挫折感,卻仍然留在這個圈子裡。翻譯速度慢跟初稿品質差的問題直到現在都沒有解決,每一次碰到這個關卡,就會覺得是不是這本交稿了之後就暫時別再接稿了,先回去把日文跟中文練好一點再來,否則下次保證又是同樣的情況LOOP。可惜我真的學不乖,每次交稿之後就忘了,每次出書就忘了,每次有可配合的稿件找上門就忘了。想說不接稿就沒有收入、家人看我沒稿子就會囉唆、既然可配合就不好意思拒絕,怕以後人家都不找我了、對這本書很有興趣,於是又接稿了,然後交稿前一陣子再次陷入這種痛苦當中。我到底還要再LOOP幾次?

在這裡發廢文,翻譯速度就會變快嗎?初稿品質就會變好嗎?我看我還是先設法搞定手上的稿子比較實在。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交了某本書的稿子,下一本書準備銜接中,現在處於有點放鬆的狀態,突然想寫一下文章。

我想每個譯者大概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業程序,而我的則是:

1. 閱讀原文,畫出不懂或是需要查資料的地方
2. 透過網路查資料
3. 初步翻譯
4. 第一階段校稿(紙本作業,不看原文,試著站在讀者的角度來挑譯文的毛病)
5. 第二階段校稿(紙本作業,對照原文,找出有無漏譯,以及必須修改甚至重譯的地方)
6. 帶著稿子到圖書館查資料,釐清第二階段校稿時找到的問題
7. 按照紙本稿子修改電子檔
8. 第三階段潤稿(電腦作業,別名「爛攤子地獄」)
9. 交稿

以上是我近期的SOP。其實我以前的SOP不是這樣的,算是還在摸索,所以每本書的作業方式都不太一樣,一開始曾經邊譯邊查,也試過整本書全部讀完、查完才翻譯,或是分段處理。不過有一點從未變過,那就是一次只翻譯一本書,沒試過早上譯A下午譯B。一方面是我的稿量本來就沒那麼多,一方面是我翻譯速度很慢,有另一本書來瓜分作業時間的話絕對兩本都弄不完。因為這個緣故,我經常發生好幾本書發譯時間互衝,只能接下最先談好的,把其他比較晚來的邀約全都婉拒的情況,嗚嗚。不過,只要不是交稿日迫在眉睫,途中暫停一下,改處理一些試譯稿件倒是沒什麼問題,畢竟也希望能先找好下一本書嘛。

上面列出的九點,最令我痛苦的就是5和8,因為對照原文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翻譯得很爛,紙本稿子滿江紅。而8就是所有難以解決的爛攤子都等著我去收拾的最後階段,再說最終交出去的稿子品質好不好就看這一回了,壓力很大,腦袋變得很不清楚,還會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懂日文跟中文吧。不過,如果有什麼妙譯的話(自以為),通常也都是這時候想到的。然後7也滿恐怖的,因為整份電子檔會變得花花綠綠,無奈我的功力還沒有達到初稿跟完稿差不多的等級,3的初步翻譯總是不能見人,所以直到交稿前都是修修修修修。如果內容很難,或是不太擅長的領域,那麼2也會很難過。不過有時候查資料的過程很有趣,會接觸到以前不知道的知識。

雖然這個SOP差不多定型了,不過說不定未來還有更快更好的方式。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一些譯界前輩的文章,他們分享的內容能讓想入行的朋友得到不少收穫,但我自己的入行可以說完全是個偶然,所以這篇文章大概沒什麼幫助(咳咳)。

回想起來,我最早在大二時興起當譯者的念頭。大學三年級的某天晚上在網路上閒晃,偶然看到一篇徵求日文兼職譯者的文章。

當時才大三的我心想,不曉得翻譯市場上的案子難度如何?跟日文教科書或學校課程的差距有多大?要不要寫信去問問看呢?但是我才大三,唸的不是日文本科系,論檢定級數大約才舊制三級,自然也沒什麼翻譯經驗,這樣還敢寫信未免太自不量力,浪費人家的時間跟信箱空間。不過,既然是透過電子郵件聯繫,而且對方又不認識我,被拒絕了頂多謝謝不聯絡,回頭繼續努力不就好了?再說,就算自己現有的能力不足以應付,至少趁現在先瞭解一下翻譯案件的難度到底在哪裡,或許可以得到一個具體的目標來努力。於是,就抱著會遭到拒絕甚至石沉大海的心情,跟老天借膽地寫信請對方提供試譯文。

很幸運地,對方提供的試譯文是我可以應付的程度,在這之後,只要時間跟能力OK,我都盡力為她翻譯。而她就是第一位給我機會的出版社編輯,在我大學畢業並通過N1之後,我跟她正式合作了第一本書,後續也合作了幾本。不管回想幾次,都覺得這樣的入行過程只有「偶然」兩字可言,如果我那晚沒有「偶然」看到那篇徵人文章,搞不好現在還是不得其門而入吧?如果不是這位編輯肯給我機會,我現在會在哪裡?

目前我跟四家出版社合作過,A社是上述所說的偶然,B社我沒問他們是透過什麼管道來邀約,C社是從我貼在綿羊大部落格的簡歷找上門,D社是主動投履歷得來的機會。我覺得翻譯經驗要「從零到一」很困難,我也不是一畢業就接到案子,接下第一本書之前,我在家裡蹲了半年,坦白說蹲得很焦慮。這段期間內曾試譯小說中的一段投稿到某社,結果是石沉大海(當然,原因恐怕不只是當時的我沒有實蹟,也許是譯文品質根本達不到社方的要求)。同一時期,我也投履歷到D社但石沉大海,三年後投了第二次,結果沒多久就得到回應,也通過試譯成功合作了。前後兩封履歷的差別在於「零實蹟」跟「已有五本譯作出版」,讓我感受到手上有「籌碼」或許真的比較有利。

雖說如此,我投履歷無回應或還沒有合作機會的次數,仍然多於成功的次數。投履歷是一個方法,但不知道為什麼,目前我接觸過的所有出版社當中,反而是沒投過履歷就來邀約的佔多數,可惜都因為時間無法配合而沒有合作。

在增加稿源這方面,我還有問題要克服。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不是一時的有感而發,而是平日翻譯時經常閃過腦海的念頭,直到現在才寫成文章。

或許是因為自己還很菜,在譯路上碰壁時經常覺得:自己還真是什麼都沒有啊。

第一,我沒有值得誇耀的學歷。而且,身為一個日文譯者,我唸的也不是日文系。當然了,相關科系畢業並不是成為譯者的必要條件,就我自身投履歷以及跟出版社合作的經驗,幾乎沒有人介意我不是日文系的。只是,在翻譯上遇到瓶頸的時候,我經常會想:這個令我困擾的句型,對於在日文系受過多年訓練的學生來說,是不是很容易就迎刃而解了?我沒上過多深入的日文課程,日文能力大部分是透過自學而來,那麼某些我不懂而必須花時間查詢的資料,對於受過訓練的本科系學生來說,是不是不用查就已經裝在腦海裡的基本知識?

第二,我不曾留學過,而且從來沒出過台灣。當然了,留學並不是成為譯者的必要條件,身為一個日文譯者,也不曾有合作對象問我有沒有去過日本。只是,如果要翻譯的文章裡出現了台日文化差異,出現了一些在日本生活過就知道的常識,我是否能懂呢?

第三,或許是我年紀還不夠大,很多經歷都還沒有體驗過。而且,除了翻譯之外,我沒有做過其他任何種類的工作,一畢業就是SOHO,不曾在任何公司工作過。當然了,年齡跟人生經驗並不是成為譯者的必要條件。只是,我在翻譯上常遇到「沒有某種經驗就譯不出來」的情況,例如我不會開車,遇到跟開車有關的文字,只能向會開車的人請教。翻譯一本理財相關的書籍,書裡提到房屋貸款,我絲毫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跟知識,只好請教爸媽。同一本書裡還論及信用卡跟電子錢包,但兩者我都沒有接觸過,只能從零開始摸索。由於不曾在公司工作過,當翻譯內容跟商業、企業、組織或公司有關,我總會覺得心虛跟不安。並不是說譯者不會開車就不能翻譯講開車的文章,不會開飛機不會看病就不能翻譯航空跟醫療題材,反倒是不懂那些還是有辦法翻譯才叫專業譯者吧?只是,如果我具備更多知識跟經驗,是不是就不用從零開始慢慢查,可以提高翻譯的效率跟品質呢?

第四,我沒什麼人脈。這裡指的是可以求教的人脈,由於內向性格使然,私生活中的朋友很少。個性內向再加上資歷淺,也沒什麼經常往來的譯者朋友。在翻譯上遇到文意看不懂或缺乏背景知識的狀況,經常不知道可以問誰,有時候只能沿著一些可能的方向,土法煉鋼找答案。要是做到「勤能補拙」是很好,不過如果翻譯功力本來就不拙,不是更好?

我什麼都沒有,只是有一點吵。因為沒有人脈,遇到問題只好盡量活用無遠弗屆的網路,透過網路向不認識的日本網友詢問文字語意,或是在可能有許多譯者臥虎藏龍的地方發問求救,視情況還真的能讓困擾已久的問題迎刃而解,如獲至寶般得到受用的解答。有時候因為想不到可以上哪裡問,遇到認識的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試著問一些五花八門的問題,結果他們都被我搞得很煩。

有時候會想,跟我合作過的編輯搞不好也覺得我很吵。我不時寫信騷擾編輯,一下子問某某書什麼時候要出版,一下子又吵著某某稿子潤過之後能不能讓我看看,伸手要WORD或PDF檔。其實我很怕在書籍出版前看不到編輯改過的稿子,總會寫信給編輯說我很樂意幫忙看稿,要到檔案之後跟自己交出去的原稿兩相對照。除了瞭解編輯究竟改了哪些地方之外,還會再寫一封(如果沒能一次抓出全部的bug,就會是更多封,煩人指數加倍)勘誤信去煩編輯。還好,目前我還沒有遇過不願意給我檔案的編輯,而且編輯們也很好溝通,通常都會參考我的意見,再把稿子作修改。希望未來無論跟誰合作,仍然可以每一本書、每一份稿都比照辦理。

好像有點離題了。

這幾天腦海裡經常浮現這樣的旋律。其實我很煩惱,只是你看不到。如果我譯得不好,怕你轉身就逃。翻譯一本書,一定要讓讀者相信,這譯文多麼美好。對每個人都說還好,我的辛我的勤你不需要明瞭,如果我譯得好,這樣的溫柔你要不要?

期許:你愛我像誰,扮演什麼角色我都要會。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幾天,編輯大人把校過的譯稿傳給我看。收到那份檔案時,我心裡有很多感想,覺得很新鮮(原來我的譯作大概長這個樣子!),也很興奮(天哪!終於快要出版了!),但除此之外也有些不那麼開心的情緒。印象中,第一本譯作應該是在今年春節前交稿的,隔了三個月再次看到編輯費心修飾過的稿子,突然覺得好像有點陌生?!心裡想著:「奇怪,我當時是這樣翻譯的嗎?」找來我的原始譯稿一對照,發現自己三個月前譯出來的句子的確是那樣沒錯,但卻沒什麼印象……。此外,隔了三個月再次審視自己的譯稿,比較自己的原稿與編輯潤飾過的版本,好幾次都覺得慚愧:「為什麼當初沒想到要這樣譯呢?」雖然說交稿前看了幾遍,力求句子要順暢好讀,不過其實還是對自己的譯文沒什麼信心,不知道從別人的眼光看來是否譯得恰當和貼切。身為新手,很感謝編輯願意把譯案交給我,也很怕編輯改我的譯稿改到很傷腦筋Orz。

不曉得到時候書出版了,拿著實體書在手上閱讀會不會是另外一種感覺?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非常開心,去郵局刷簿子,看到第一本翻譯作品的稿費發下來了,YA!

大學時期曾接過打工性質的翻譯稿件,都是私人委託。當中以日翻中佔最多數,也接過國小數學教材英翻中,還有少量的中翻英(日翻英)。當時還是學生,稿費不多,但也讓我買了幾本書,出遊幾次,看了幾場電影。畢業後約半年接到第一本書籍翻譯,從這時開始算是正職譯者。後來接了第二本書,上個月底已經交稿了,這幾天比較清閒一點,正等著第三本發稿下來。

我還是個新手,稿費行情當然不比經驗豐富的譯者,但正職的稿費還是比大學打工的薪資多。譯者很怕案主拖欠稿費,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疑慮,不過我的合作對象是正派經營的出版社,接稿時當然也簽了雙方同意的合約,比較安心。這次我拿到的稿費也依照約定的期限給付了,心裡又更踏實了一點。

當然啦,如果譯好的書可以早點出版就更理想了哈哈哈!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前不久,第一本譯作交稿了。年後開始奮鬥第二本,目前已譯完一半以上。之後應該還有兩本書等著我,和第一、二本是不同的題材。

現在的首要目標當然就是把手上這本書完成,但在翻譯的過程中也有些擔心。因為我的第一本譯作還沒有出版,還沒有機會讓大眾批評指教,而翻譯中的第二本書恰好和第一本題材相同。如果這兩本書翻譯的時間隔得比較遠,我可以就讀者對第一本書的譯文評價來檢討,在翻譯第二本書時修正過去曾犯的錯誤和不足。自己看自己的譯文會有盲點,我還是想要知道讀者的意見,才能對自己的譯文比較放心。更何況我還是個新手,前幾本書總是令人特別戰戰兢兢。不過我想,如果之後還有榮幸接手更多的書籍,這份戰戰兢兢的心情又會是另外一種意義了吧。

相信每個譯者都一樣,看到自己的譯作出版成書一定很有成就感,也有動力繼續挑戰更多的書。我期待自己的處女譯作也可以早日順利面世,希望屆時可以聽到讀者的聲音。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譯者應該都有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習慣,例如翻譯進度安排、每日工作時段與時數、習慣在哪個地點翻譯等等。我初踏入這一行,既沒什麼相互來往的圈內朋友,也不太清楚別的譯者的工作模式如何。不過我的工作模式大致如此:

{(翻譯文件總頁數)÷(距離交稿日的天數-可能會生病或偷懶的天數)} +1= 每日須完成的頁數

至於究竟會生病或偷懶幾天,這個我自己也很難確定(遭踹)。以手上現有的工作而言,每天的工作時段和地點都不太一定。若奇蹟似地早起,通常會去圖書館校稿;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吃完午餐後開始翻譯,必須在傍晚之前完成預定進度,才不致於讓全家人等晚餐等太久。這幾天也蠻常在吃完晚餐後翻譯,但缺點是很可能會因為家人開電視看八點檔而分心(登登登~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一個不小心就跟著看下去了……,不過還好都可以在當晚十二點以前完成。

另外一件煩惱的事情是,身為譯者的自己需要什麼工具?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幾天一直在想該不該買台多功能事務機,或者是掃描器和印表機各買一台?大學時代用了四年的L牌彩色噴墨印表機,如今已經印不出半個字,推測應該是噴頭出了問題。我希望大致翻譯完畢之後可以印成紙本來校稿,查了一下發現雷射印表機不便宜,因此傾向買噴墨的機種,卻聽說噴墨不常用的話噴頭很容易阻塞,很怕用不久就出事。掃描功能我也需要,因為我不喜歡同時看原文書和電腦螢幕,不斷輪流看遠看近真的對眼睛非常不好!目前為止,我都是把譯文寫在紙上,譯好一個章節之後再打成電子檔,但此舉也非常傷眼!如果可以將原文或自己的譯文掃到電腦上,問題就大致解決了。我也考慮過買多功能複合機,卻聽說這樣的機種在其中一種功能故障時,其他功能也會連帶無法使用,這……真是令人不知如何是好Orz!

雖然工作進度持續進行中,但問題目前還是沒解決,不曉得要等到什麼時候?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氣溫很低,原本想要早起翻譯,卻都以失敗告終。由於我實在太怕冷,不管鬧鐘訂幾點,每次它一響起我就會立刻把它按掉,然後倒頭繼續睡……費盡千辛萬苦從溫暖的被窩爬出來時,通常都接近中午了,而翻譯工作就留到吃完午餐後再開始。雖然說每天的預定工作份量都有完成,但卻也只維持到昨天,至於今天的份嘛……今天大概不會做了Orz

今早大概發生了奇蹟,鬧鐘八點響起,我按掉一次。十五分鐘後再響,我按掉第二次。在被窩中掙扎了很久,八點半左右我居然成功離開了床舖,真是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可惜浴室遭人佔用,直到快九點我才得以踏進浴室,從起床後到盥洗這中間居然相差十五分鐘以上,真的覺得特地早起的苦心白費了一半。下樓來吃早餐,東弄西弄之後,出門時居然已經超過十點了!十點半才抵達圖書館,中午還要回家吃中飯,動作緩慢的我兩三個小時根本做不了太多工作呀!結果,最後只把一個章節的份量「初步」校完而已。說是「初步」,意思就是譯稿還有很多進步和修改的空間啦!

唉,要是我的意志力再堅強一點就好了。若能不畏低溫起個大早,可以工作的時間應該會大大增加吧!不過,我的工作速度其實也是個問題吧……加油啊!!!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12月9日以及12月10日對我而言是兩個值得紀念的好日子。

雖然尚未定案,卻都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人家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一切都可以順順利利。

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仍在心中祈禱著。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