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些譯界前輩的文章,他們分享的內容能讓想入行的朋友得到不少收穫,但我自己的入行可以說完全是個偶然,所以這篇文章大概沒什麼幫助(咳咳)。

回想起來,我最早在大二時興起當譯者的念頭。大學三年級的某天晚上在網路上閒晃,偶然看到一篇徵求日文兼職譯者的文章。

當時才大三的我心想,不曉得翻譯市場上的案子難度如何?跟日文教科書或學校課程的差距有多大?要不要寫信去問問看呢?但是我才大三,唸的不是日文本科系,論檢定級數大約才舊制三級,自然也沒什麼翻譯經驗,這樣還敢寫信未免太自不量力,浪費人家的時間跟信箱空間。不過,既然是透過電子郵件聯繫,而且對方又不認識我,被拒絕了頂多謝謝不聯絡,回頭繼續努力不就好了?再說,就算自己現有的能力不足以應付,至少趁現在先瞭解一下翻譯案件的難度到底在哪裡,或許可以得到一個具體的目標來努力。於是,就抱著會遭到拒絕甚至石沉大海的心情,跟老天借膽地寫信請對方提供試譯文。

很幸運地,對方提供的試譯文是我可以應付的程度,在這之後,只要時間跟能力OK,我都盡力為她翻譯。而她就是第一位給我機會的出版社編輯,在我大學畢業並通過N1之後,我跟她正式合作了第一本書,後續也合作了幾本。不管回想幾次,都覺得這樣的入行過程只有「偶然」兩字可言,如果我那晚沒有「偶然」看到那篇徵人文章,搞不好現在還是不得其門而入吧?如果不是這位編輯肯給我機會,我現在會在哪裡?

目前我跟四家出版社合作過,A社是上述所說的偶然,B社我沒問他們是透過什麼管道來邀約,C社是從我貼在綿羊大部落格的簡歷找上門,D社是主動投履歷得來的機會。我覺得翻譯經驗要「從零到一」很困難,我也不是一畢業就接到案子,接下第一本書之前,我在家裡蹲了半年,坦白說蹲得很焦慮。這段期間內曾試譯小說中的一段投稿到某社,結果是石沉大海(當然,原因恐怕不只是當時的我沒有實蹟,也許是譯文品質根本達不到社方的要求)。同一時期,我也投履歷到D社但石沉大海,三年後投了第二次,結果沒多久就得到回應,也通過試譯成功合作了。前後兩封履歷的差別在於「零實蹟」跟「已有五本譯作出版」,讓我感受到手上有「籌碼」或許真的比較有利。

雖說如此,我投履歷無回應或還沒有合作機會的次數,仍然多於成功的次數。投履歷是一個方法,但不知道為什麼,目前我接觸過的所有出版社當中,反而是沒投過履歷就來邀約的佔多數,可惜都因為時間無法配合而沒有合作。

在增加稿源這方面,我還有問題要克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