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書名:雞蛋出走日記
作者:鹽谷真實子
譯者:伊之文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2023/2/24

去年十月收到這本書的翻譯邀約,大約在確定接案後五天後交稿,但其實以繪本的字數來說算慢的吧。

這是我的第二本繪本譯作,相較於第一本的目標讀者群低至3到5歲,第二本則是剛好相反,不但得包裝為成人繪本,此外還必須做到下列條件:

一、中譯文的行數必須與日文一致。
二、讀者定位為平時生活較壓抑、有無力感的成人,可藉由書中雞蛋一角,獲得抒發感。
三、主角雞蛋的人設有些獵奇,譯文敘事風格要特別小心。

在評估是否接案的階段,我先看完整本書才開始試譯,我覺得這是一本每個人看了都會有不同感想的作品,主角雞蛋是否獵奇,我個人是覺得不至於,只是它的個性確實如同編輯所說的「有點未社會化、自我中心」,但從某個角度來看,這顆雞蛋看待這個世界的觀點往往是不受常規束縛的,所以我認同上述台灣出版社對這本書的包裝和定位。

在原作的書封上,日本蔦屋書店湘南店的川村啟子小姐將此書評為「兼具幽默與哲學深度的傑作」,我對此相當有同感。此外,原作中有許多詞彙的意思可以多重解讀,我在翻譯時盡可能去推敲它有沒有什麼弦外之音。例如,描述雞蛋試著用雙腳站起來時,原文是「立ち上がる」,除了物理動作之外,它也能解釋為心靈上的「振作起來」,讀著讀著不禁會反思自己的人生態度,但一點也不覺得說教,甚至還會為雞蛋的鬼點子和思考邏輯噗哧一笑。

除了故事之外,作者鹽谷真實子的畫風我也很喜歡,雖然我有朋友覺得獵奇的不是故事,而是插畫裡的雞蛋長相(笑)不過請別擔心,因為是鉛筆畫,所以不會有任何血腥畫面,敬請各位打開書本盡情閱讀,和雞蛋一起踏上出走之旅吧!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譯作清單.jpg

又到了年度總結算的時間啦。

令我驚訝的是,原來我今年交出去的稿子這麼少嗎?!只有11本,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字數少的童書或繪本,字數多的只有四冊(驚)那……那產出字數我就不計算了,太傷心了。

另一個讓我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出版數量,仔細一算竟多達17本,去年才10本耶!

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有幸接到《日本小妖怪》這個系列,因為它集數多,所以我的作品冊數自然也就多了。還有就是老客戶三采一直發稿給我,據說跟我合作過的三采編輯都會再把我介紹給其他同事,所以光他們的部分就占了10本,真是感謝!

此外,和我合作愉快的晨星今年也有三本書。其他小熊、三民、人人和逗點各一本。比較特別的是,小熊和逗點這兩本對我而言可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尤其《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我更是希望它有機會成為我在文學方面的代表作。(謎之音:請先檢討你在文學方面那一隻手數得出來的譯作冊數好嗎?)

雖然不是今年出版的書籍,但我翻譯的《12歲之前一定要學:④訂定計畫&時間管理》打入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榜(榜單計算區間:2021/11/1~2022/10/31)「童書─知識類」第52名,《12歲之前一定要學的生活大小事套書(共四冊)》是第39名,這可能是我近年來賣得最好的作品,也恭喜出版社!順便一提,這個系列其實還有第五冊和第六冊,是由前輩李彥樺老師接手翻譯,在網路書店看到自己的筆名和前輩並列總覺得好驚恐啊!

至於明年,目前已知會有醫療保健、兒童實用書與文學類(!)的工作,我自己也非常意外,但是現在還不能說,就留到明年吧!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書名:餐桌上的小妖怪:阿飄冰沙樂
書名:校外教學小妖怪:夢幻觀光工廠
作者:齊藤洋
譯者:伊之文
繪者:宮本悅美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12/30

小朋友最愛的小妖怪系列又要出續集啦!

這次的主題分別是校外教學和餐桌。先聊聊《校外教學小妖怪》好了,這次作者又玩了好多文字遊戲,例如「そんなバナナ」便具有「那種香蕉」和「買了會吃虧的香蕉」等多重含意,又和「そんなばかな」(怎麼會有這種事)發音相近,這恐怕真的是屬於翻譯上的不可譯吧?此外,故事情節中先描述人變成香蕉樹(バナナの木になってしまう),然後再接「みんな気になってしまいます」,我只好用「香蕉樹」和「橡膠樹」來處理。該篇裡的另一句「猿(さる)が来る前に去る(さる)わけにもいきません」,幸好還可以翻成「十萬『猴』急地逃走」,要不然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校外教學小妖怪》中還有另一篇名叫「おいてけバスカイド」,由來是一種貝類小妖怪會偽裝成遊覽車的導遊小姐,並且喃喃自語地說「(把挖到的蛤蜊)留下來」(おいてけ),剛好中文裡有「劉」這個姓氏,所以我就替它取名為「劉夏萊導遊小姐」。當書中登場人物發現蛤蜊全都不見了,說:「貝(かい)をたくさんとった甲斐(かい)がない」,這我也只能捨棄同音哏,直譯為「枉費我們努力挖了那麼多蛤蜊」。

再來是《餐桌上的小妖怪》。這集收錄的〈難烤餐廳〉,原文是「やきにくいレストラン」,中間那個「い」刻意寫成小字。「停車場的達甄小姐」原文為「ちゅうしゃじょうのシリンジー」,作者在玩「停車」和「打針」的同音哏,對此我只能另外加註了(狂汗)

此外,〈陰間座位〉 的原文「あのよやくせき」則是將「あの世」和「予約席」組合起來,和《校外教學小妖怪》中的〈遲到大熊〉(ちこくま)該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對了,關於《餐桌上的小妖怪》的副標題「ふらふらフラッペ」,我交出去的稿子原本是譯為「飄飄芙拉佩」,但是編輯巧手一改,就變成了〈阿飄冰沙樂〉,是不是更好懂又更吸引人了呢?

《餐桌上的小妖怪》與《校外教學小妖怪》即日上市,套書加贈「小妖怪超好認書包吊牌」,我不是小孩,我全都要^口^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春選讀: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_立封.jpg

書名:青春選讀!!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
作者:芥川龍之介
譯者:伊之文
繪者:目前勉強
出版社:逗點文創結社
出版日期:2022/12/12

【寫於2015年】

有一天,我打開信箱看到了一封信,嚇到嘴巴久久合不起來。

信裡寫著,由於有其他出版社的編輯大力推薦我的翻譯,也讀過我翻譯的小說《俺俺》,因此問我是否有興趣挑戰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

這封信讓我吃驚的原因有好幾個,第一是沒想到會接到來自逗點文創結社的邀約,第二是信裡提到的另一家出版社並不是我合作過的對象,所以更替自己受到注意和肯定感到驚喜。第三是因為《俺俺》是我自己也很喜歡的第一本小說譯作,一直以來都很希望藉著它吸引到更多文學小說的邀約上門,而這個願望也成真了!

不過,以上種種的喜悅和驚訝,震撼度加起來說不定還比不過這五個字:芥川龍之介。

就是這五個字,讓我嚇到嘴巴久久合不起來。這……這我可以嗎?論從事翻譯的時間,才剛要邁入第五年。論翻譯過的文學作品,就只有《俺俺》而已,才第二本文學類就要譯芥川龍之介這種經典大師,根本就是人家說的「越級打怪」吧?會搞砸吧?我敢接嗎?

等等。正因為是經典大師的作品,所以市面上已經有很多譯本了,就算碰到不會的地方,也可以找來參考。重點是,我都還沒試譯,要是水準真的不行,自然就不會發譯給我了,還怕什麼?

於是,我就戰戰兢兢地回覆願意接受試譯,也交了試譯稿,然後竟然過關了!

 

後來,雖然有些一波三折,不過總算是正式接下了這本短篇傑作選,也開始翻譯。其實在此同時,我手上還有另一本健康書跟另一套童書(也就是《草莓村故事》系列),所以最忙碌的時候是三頭燒,白天看芥川,晚上看童書,然後利用空檔來處理健康書。意外的是,這樣做竟然沒有人格分裂,也還好沒有顧此失彼。

本書收錄了四則短篇小說,分別是〈羅生門〉、〈鼻子〉、〈芋粥〉和〈戲作三昧〉。前三篇都是所謂的「王朝物」,也就是都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羅生門〉篇幅最短,但因為是其中最有名的,譯起來總覺得壓力不小。而〈戲作三昧〉的背景則是江戶時代,篇幅最長,專有名詞多到滿出來,諸如滑稽本、黄表紙、合巻、洒落本、嚊たばね、大銀杏、由兵衛奴、虻蜂蜻蛉……有時候,用日日字典查了一個專有名詞之後,發現釋義中還會冒出其他專有名詞,想要弄懂就得再往下查。

另外,我不僅翻譯小說正文,也翻譯原文書中就有的注釋,而這部分也很容易出現「注中還需注」的情況。有些地方怕讀者不懂,我也自己額外寫了幾個譯註。回想這些過程,確實覺得不輕鬆,但換個角度來看,自己也藉著這次機會學到了不少東西。希望中譯本出版之後,讀者能夠透過這些注釋,對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有趣的是,目前我的兩本文學類譯作,共通點是「都有其他的譯本」。我曾在《俺俺》的感想文中寫到「好害怕哪一天網路上會出現伊之文的譯本比較差的評價」(不過,至少截至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類似的評語,感謝大家不嫌棄),當然我也會擔心要是讀者們覺得「伊之文翻譯的芥川龍之介比較差」怎麼辦,這並非經不起批評或是怕丟臉,而是會對不起出版社。但另一方面,我卻也打著「有疑問時可以拿其他譯本來『對答案』」的如意算盤,事實上也真的這麼做了。完成自己的翻譯初稿,並且經過一校、二校之後,就去附近的圖書館找出其他譯本來跟自己的版本對照。這時我面臨的問題是:當自己的譯本跟其他譯本在語義上有出入的時候,究竟是他錯還是我錯?除了自信心受到打擊之外,我有沒有勇氣相信自己的解讀才是對的,並且譯出跟其他版本意思不同的譯文?(或許,直接觀落陰問芥川桑本人最準?)

 

在這四篇小說中,我自己最喜歡的是〈戲作三昧〉,尤其是第十一節到最後一節。雖然我不是小說家而是譯者,但同樣算是一個創作者,所以對主角馬琴與畫家華山渡邊登的苦惱很有共鳴,我也經常覺得自己沒有才華翻譯前閱讀第十五節時,我覺得自己好像在拼命狂奔,努力地想要追上跑在前面的芥川桑。翻譯第十五節的時候,我明明待在冷氣開放的空間裡,卻覺得自己全身發熱,彷彿要燒起來了,這是翻譯其他書籍時不曾有的感受。能夠翻譯這本短篇傑作選,真是太好了。

而這些感受究竟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又或者我譯出來的成果沒有愧對作者芥川桑,那就交給讀者們去評斷吧。

 

【寫於2022年】

某天早上起床後滑手機,小小的螢幕跳出gmail新信通知,只見信件主旨是「[逗點] 對不起,《青春讀本:芥川龍之介》終於」,後面的字被截斷了。我心想,這本書交稿後過了七年,最後終於還是決定不出版了嗎?

結果,打開電腦一看,完整的信件主旨是:「[逗點] 對不起,《青春讀本:芥川龍之介》終於進入後製了!」

得知芥川龍之介作品即將出版的事,我開心得筆墨難以形容,當年發稿給我的責任編輯曾告訴我這本書在出版過程中經歷許多波折,我能理解,但這些年從來沒有放棄,一直懷抱著一絲希望,所以我非常感謝逗點文創的陳夏民先生同樣也沒有放棄它。

翻了一下信箱,其實2018年時,這本當時暫名為《芥川龍之介短篇傑作選》的作品也曾一度進入出版規劃,但最後依然擱置,然後時間就到了2022年。

9月收到陳夏民先生的來信後,我又花了超過一週的時間重看、重新修潤當年的稿子。我2015年翻譯這四個短篇時本來就有找其他版本來參考,這次又多找了幾本2015年以後才出版的中譯本來對照,結果發現自己的詮釋和其他譯者的版本有很多地方不同,有語意也有用詞上的差異。

遇到這種情況我首先會懷疑是自己的錯誤,為了避免造成出版社後續的困擾,我希望盡可能不出包。說起來也很慚愧,交稿時本來就應該要譯到位的東西,到了多年後還必須修潤,我實在無地自容。但或許就和〈戲作三昧〉中馬琴的心情一樣,自己看自己的稿子總是覺得還不夠好。

不過,時隔多年居然還能修改自己的譯稿,這也是個難得的好機會。這幾年過去,我究竟成長了多少?只覺得,各種筆譯的「あるある」都出現了,一下子懷疑:「我當初是這樣譯的嗎?」一下子又想:「我那時候為什麼想要這樣處理?」連哪條註是自己寫的都忘記了。

對了,說到本書特色,其一便是大量的注解。此書翻譯自日本新潮社版本,原文書本身就有許多注解,再加上我自己額外寫的「譯註」,而且「章節後的注解中還有譯註」,這三種不同的註讓後來接手的責任編輯傷透腦筋。雖然我了解某些讀者不喜歡句子裡還有括號,但〈戲作三昧〉這一篇真的必須特別加註,因為它的專有名詞太多了。

我2015年曾看到有批踢踢網友說他讀了芥川,但是卡在典故和專有名詞看不懂。我當時很想跟他說「請你等我翻譯的版本」,沒想到一轉眼七年就過了。因為有網友這樣說,所以我會傾向保留註中註。

還有個原因是,我們現在要出的這個版本,可以說是把更深度的日本文化之美介紹給台灣讀者認識,同時也讓台灣讀者看見芥川龍之介究竟在寫作上花了多大的心力。

寫到這裡,我赫然覺得,這些年自己究竟有沒有進步不知道,但野心變大了倒是真的。

《青春選讀!!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即日上市,歡迎各界學者與讀者批評指教(鞠躬)!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書名:10歲開始自己讀哲學名言:課本之外的26個人生思考題
作者:岩村太郎
譯者:伊之文
出版社:小熊
出版日期:2022/10/19

當初接到這本哲學書時,編輯的要求是「翻譯名稱要盡量跟小朋友在學校可能會學到的稱呼統一」。其實,不管是什麼題材,只要是童書,我在處理所有詞彙時的首要標準都是「要先過教育部字典那一關」。

以書中的哲學家人名為例,斯賓諾莎、霍布斯、巴斯卡、奧古斯丁等譯名都來自教育部字典條目。「Rene Descartes」可譯為「笛卡爾」或「笛卡兒」,後者較常見,故採用之。教育部字典目前沒有「希波克拉底」、「海德格」、「泰利斯」的詞條,但在「發生學」、「存在主義」、「希臘哲學」的詞條中曾提及,故採用之。法國哲學家沙特的名言「存在先於本質」,其中譯來自教育部字典的「存在主義」詞條。

再來,教育部字典怎麼樣都查不到的詞彙,我參考了國家教育研究院的「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但如果市面上已有相關中文書籍,我會優先採用。以Martin Buber為例,辭書資訊網將此人名譯為「布柏」,但桂冠出版社於民國85年曾出版過這位哲學家的著作《我與你》(ISBN:9575512375),將作者譯為「布伯」,最後我採用了後者。此外,列維納斯、尼布爾(參考道風書社出版之《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ISBN:9789628911400)與佛洛姆,皆來自網路書店上的書籍作者譯名。

最後,我還請出我的祕密武器,強者我朋友國小老師幫我檢查稿子裡的哲學家人名,得到的答案是國小課本中最多只會出現笛卡兒和勞倫茲(自然科),其他哲學家的名字原則上小朋友在學校不會學到。

好,既然課本沒教,那是不是該來看這本書認識一下呢?

本書分為五章,每節各提出一個小朋友可能會有的疑問,以Q&A的形式搭上可愛插圖,分別介紹關於自己、朋友、善惡、生活和生命的哲學名言,例如:

Q:我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怎麼辦?
Q:我的朋友很少,怎麼辦?
Q:我可以在沒人看到的時候做壞事嗎?
Q:為什麼一定要學習呢?
Q:人死掉之後會怎麼樣?

每個Q都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除了上面列出來的之外,我身為愛書人和追夢者,特別喜歡「為什麼大人總要我多看書呢?」以及「有人反對我的夢想,怎麼辦?」這兩篇所提出的見解。

有些哲學提問,可能就連大人也經常感到困惑,經過思考卻遲遲找不到答案,例如「活著有意義嗎?」以及「人為什麼會殺人呢?」這兩題。如果您的孩子或學生這麼問,您能和他認真討論嗎?當然,有些提問並沒有單一標準答案,重點在於要培養多多思辨的習慣。

偷偷說,其實我也很好奇人為什麼會殺人,所以對倫理學和推理小說很感興趣,如有相關譯案歡迎洽詢!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