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書名: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第一本教孩子認識身體的性教育啟蒙書
作者:遠見才希子
譯者:伊之文
繪者:川原瑞丸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8/05

這幾年童書譯了不少,客群大都是國小生,但目標群眾年齡低到3至5歲的繪本真的還是第一次碰到!我一直都很想挑戰繪本,不過一旦收到邀約還是戰戰兢兢,與編輯溝通之後才敢接。而且,這繪本的主題還是性教育,教幼齡孩子保護自己,那可就更不能馬虎了!

首先,對男孩子的私密部位,我們會稱「小鳥」或「小雞雞」,但是小女孩的私密部位如何稱呼,似乎家家各有不同說法。要稱「妹妹」嗎?這對大人來說沒問題,但孩子可能不懂那個部位和代表手足的「妹妹」有什麼關係?要稱「下面」嗎?還是要直接教正式名稱「陰道」呢?有沒有一個對孩子來說更口語、更好記,對家長、照顧者和幼教老師而言更易於啟齒的詞彙呢?

此外,小小孩心中還沒有「私密部位」的觀念,該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孩子「身體的重要部位不能隨便讓別人摸,也不能拍照或攝影」?

這時候,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來讀繪本吧!《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是一本由婦產科醫師兼兩寶媽所撰寫的性教育啟蒙繪本,上述我所提出的問題,在書中都有解答。圖文並茂的內容不僅很適合親子共讀,同時也能讓幼兒教育工作者作為參考,是為一大福音。

順便一提,此書送審時的中翻日工作有勞譯友黃詩婷小姐幫忙,讓不擅長中翻日的我鬆了好大一口氣,在此萬分感謝!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書名:運動場的小妖怪1
作者:齊藤洋
譯者:伊之文
繪者:宮本悅美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5/20

去年12月交稿,翻譯順序NO.63,出版順序NO.59。

《小妖怪》系列在我接手之後已經來到第七本,這次的場景竟然是四年一次的奧運?

在翻譯上,這次花了一些心思的地方是幫小妖怪取名。第一隻叫做「セノビール」,特色是身體可以伸長,日文命名來源推測是「背が伸びる」,於是命名為「伸縮自如妖」;第二隻是「ただいまだま」,「ただいま」本來是「我回來了」,用在這隻小妖怪上則是形容它會像迴力鏢一樣飛回來,因此叫做「迴旋球」;「すろうもう」應該是取自「スローモーション」,是一隻速度很慢的牛頭小妖怪,因此命名為「慢動作哞哞」。老王賣瓜地說,我自己還挺中意「慢動作哞哞」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可愛。

至於本書最讓我傷腦筋的地方,莫過於〈魷魚男與章魚人〉這個短篇裡出現的柔道術語,例如「投技」(投げ技)和「寢技」(寝技)。我本來把「寢技」換成小朋友可能比較容易懂的說法,不過編輯認為既然我前面都用了「投技」,後面再出現「寢技」也沒關係,並且在書上新增這兩個柔道術語的註解。幸好有編輯助攻,讓我大大鬆了一口氣啊!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分鐘立體書封(含夾冊).jpg

(特別感謝三民出版社提供書封照片)

書名:3分鐘自我諮商筆記術:仿效Google、Apple等一流企業與奧運選手都在實現的11種心理療法【隨書贈:自我諮商實踐筆記書】
作者:前田泰章
譯者:伊之文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22/04/13

去年四月,承蒙三民出版社的編輯來信邀約,我才有幸翻譯這本書。這是我和三民的初次合作,過程相當愉快。

本書的日文書名是《「なんとなく生きづらい」がフッとなくなるノート》,直譯是「瞬間消除莫名『活著好累』的筆記術」。我想,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活著好累」的感受吧?小至對工作、家庭、學業、人際關係的煩躁焦慮,大至想要「登出人生」的絕望感,每一種負面情緒都很令人難受。

然而,當心裡有了自己無法解決的煩惱,懂得尋求心理諮商的人似乎不是那麼多。我自己多年前也是,如果不是罹患憂鬱症,還真的無從得知這門專業。除了我之外,我也讓家人接受過心理諮商,但是我知道社會上仍然有許多人不相信這門專業,或是雖然想要嘗試,但付不出多次諮商的費用而退卻。實際上,去年因為肺炎疫情在台灣大爆發的關係,就連我在住家附近找到的免費諮商資源都因此遭到取消。那麼,我們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雖然不敢打包票說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但這本書或許是個機會。按照這本書所介紹的方法和步驟,透過書寫來「每天為自己諮商」,雖然需要一點時間,但是不需要花很多錢,就能讓「活著好累」的感覺舒緩一些。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到有心理困擾的人,那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書名:家裡的小妖怪2、餐廳裡的小妖怪
作者:齊藤洋
譯者:伊之文
繪者:宮本悅美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4/01

去年10月、11月交稿,翻譯順序NO.61、62,出版順序NO.56、57。

這兩本相較之下,《餐廳裡的小妖怪》比《家裡的小妖怪2》難譯許多,因為前者玩了一些文字遊戲,例如:

一、諧音:百匯(パフェ)與妖怪(ばけ)。

二、同音:青蛙(カエル)與回家(帰る),迴轉(かいてん)與開店(かいてん)。

三、冷笑話:「食べているうちに、だんだん顔がお面になるから、担々麺」。

除此之外,還有嬰兒用語,這些難題讓我思考了將近一個月,也找了懂日文的朋友討論,試圖翻譯出原文的趣味之處。交稿時,我向編輯道歉,說自己能力不夠,編輯還安慰我。

我在出版前看過編修後的版本,發現編輯把文字處理得更好了,尤其是上述的冷笑話很絕妙,讓我不禁感嘆當初怎麼沒有想到要這樣譯呢?

不過,我也有一個小小的創意想要拿出來老王賣瓜,那就是其中一個篇名〈嚶嚶嬰兒座椅〉。這個篇名的原文是「おこさまままいす」,但我並未採用意譯,而是想重現類似三個「ま」的疊字感,所以就取了這個名字,最後也被編輯採用,覺得榮幸。至於嬰兒用語,我則是處理為「馬麻,我還要喝果滋!」之類的,文字並不漂亮,但勉強可接受。

誰說童書簡單好譯呢?在翻譯童書的路上,我還有很多功等著練呢!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書名:擺脫不安的50個情緒修補練習【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 2】
作者:和田秀樹
譯者:伊之文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4/01

這本書是2021年五月到六月期間翻譯的,也就是台灣首度面臨武漢肺炎疫情大爆發的時候。還記得我譯好初稿時,出版社還在居家辦公,編輯無法進公司寄日文實體樣書給我,因而允許我延後交稿。

當時翻譯這本書非常有感,因為書籍主題和「不安」與「疫情憂鬱」(コロナうつ)有關,台灣當下又處於人心惶惶的狀態,我邊譯邊想:「現在台灣就需要這樣的書,可惜沒有辦法馬上出版。」

不過,即使沒有疫情或疫情趨緩,「不安」仍然是種每天如影隨形的情緒。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人類有多無力這件事,看看每天的電視就知道了。」(人間が無力なんて、毎日テレビを見てればわかります。)大至躍上媒體版面的國際戰爭或隨機殺人案,小至近在你我身邊的車禍事故和地震,每一件壞事都可能是不安的源頭。

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作者和田秀樹在書中建議大家,為了保持精神健康,平時要和電視媒體保持適度距離;對於可能發生的風險,光是擔心也沒有用,而是可以從機率高的事情開始防範,先從日常生活中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去著手。若害怕失智,不僅要學習預防失智的健腦方法,還要想一想萬一真的失智該怎麼辦,有什麼社會福利、保險或補助可以申請。如此一來,心中的不安和焦慮也能減輕一些。

近幾年特別關注身心健康的我,很高興能翻譯這本書。願大家都擁有健康的身體,以及安穩的心靈。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