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貼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782112

 

日漸稀薄的家庭關係帶來孤獨死

住在北海道旭川市的川田雄二(五十七歲,化名),最近經常和妻子討論「如何迎接臨終」。川田的叔叔幾年前於八十六歲時孤獨死,然後他們夫妻又經歷了看護父親的經驗,對於「老後」和「死亡」的意識便升高了。

三年前,川田的叔叔在自家淋到熱水,於瀕死狀態下被人發現。他叔叔一輩子單身,靠著接受生活保護度日;因為非常討厭醫院,硬要回家而讓病況惡化,最後在無人照護的情況下過世。高齡者的「獨居」和「貧困」,讓他們經常與生命危險為伍。

川田還來不及為叔叔的死感到悲傷,就換成要辛苦地看護父親。他父親罹患失智症、前列腺癌和糖尿病,被認定為「失能等級5」(無人看護就幾乎不可能進行日常生活的狀態)。他父母住在釧路市內,離旭川很遠。原本是由高齡母親在「老老看護」的狀態下照顧父親,但也已經達到了極限。

川田的母親原本是出了名的愛乾淨,卻因為疲於看護而弄壞了身體,過著置身在灰塵與壁蝨之間的生活,看不下去的川田為父母在札幌市內租了提供看護服務的高齡者住宅。

川田的兄弟姊妹分別住在札幌或旭川,卻不積極協助照顧父母。

他姊姊斷然說道:「是你擅自把他們帶回來的,不要丟給我們!」姊弟關係就此破裂。川田的妻子每兩天會從旭川去一次札幌照顧父親,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兩年。最後,他父親留下一句「我撐不下去了,我想死」便過世了。

年邁母親在不久的將來,也可能會孤獨死或需要人看護。不,豈只如此,因為叔叔和父親的死,川田和妻子開始對老後感到不安。川田雖然有孩子,但畢竟是核心家庭,所以只要夫妻其中一方先過世,另一方就成了孤單一人。

基於這兩次經驗,川田夫妻「不想給孩子帶來麻煩」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他們完全不打算讓孩子來照顧老後的自己。「我和太太想在七十歲以前死去。如果可以,先由我照顧妻子,然後我想在不麻煩孩子的情況下獨自死去。」

兩千七百萬名孤獨死預備軍

從JR新宿車站出來,走在山手線沿線的新大久保地區,可以看到一處巨大的集合住宅。這是都營的百人町三丁目、四丁目公寓,通稱「戶山社區」。在L字形的建地內蓋了十六棟大樓。

「這裡每個月都會發現高齡者的孤獨死遺體,一年有二十件左右。新宿區的孤獨死大約有三分之一發生在這個社區,完全是異常事態。」身為社區居民之一,同時也是致力於孤獨死對策的NPO法人「人人連結會」會長本庄有由(七十八歲),如此半自嘲地說著。

戶山社區的人口約有三千兩百人,大概有兩千三百個世帶,亦即七成以上居民是獨居狀態;就連自治會組織也由於高齡化而解散,即使社區裡有高齡者死亡,很少馬上就發現。

儘管本庄這麼說,但他的妻子已經先行過世,只剩自己在社區裡過著獨居生活;本庄幾年前曾因為心臟病病倒,自己其實也離孤獨死很近。讓本庄坐立難安,進而創立NPO的契機發生在十年前,當時他目擊了某個悲慘現場──在本庄居住的大樓高樓層,一名七十二歲男性在死後五十天被人發現;當時是十二月,但由於開著暖氣,腐敗速度很快。「那景象非常慘烈。那位男性是在床上過世的,但房間裡卻像是灑了重油般的狀態,人都沒有形狀了。即使是冬天,蛆和蒼蠅仍然從陽台爬了出來。強烈的臭味附在我身上洗不掉,連續三天吃不下飯。」

回過神來,這個社區已經接連出現這種孤獨死了。

孤獨死在不同自治體有著不同定義。以新宿區來說,死後十五天以上才被發現的稱為「孤獨死」,死後十五天內被發現的稱為「孤立死」。由於這個社區沒有自治會,所以無法確切掌握孤立死和孤獨死的總數,不過本庄說「恐怕有幾百件吧!」。

無家可歸者的社會映照出日本實態

從下午兩點半起,一匙會開始準備煮飯救濟街友,志工一個接一個地聚集到光照院來。用大鍋炊煮有志之士捐贈的二十升白米,做成每個三百克的特大飯糰,這樣的飯糰每次都要做兩百個以上,光是這樣就是要花上三到四小時的重度勞動。

這些飯糰會分給街友每人一個,最近還有在日越南人佛教徒參與活動,這時就會多了手工製的炸春捲當作配菜。如果有人需要,也會給予市售藥品或內衣。這對每個街友來說,或許只是「少少一匙」的援助,但他們總是期盼著一匙會每個月兩次的到來。

不是「請他們來拿」,而是「帶去給他們」,這一點據說很重要。

如果讓街友親自前來,在發放食物的地方排隊,可以想見會引起地方居民反彈。另外,也因為有些人是高齡者或身體不適而無法前來排隊,直接送到他們枕邊可說是最確實的做法。不僅如此。要掌握街友的真實樣貌,實際拜訪他們的「住處」是最好的。

他們都是背負著各式各樣的過去才成了街友。出了意外導致身體有障礙的人、遭到裁員而使生活陷入困境的人、沒有親人的高齡者、小時候被父母虐待而生病的人、過去曾沾染犯罪的人、逃離家暴丈夫的女性……不得不過著街友生活的人太多了,說不定我們有一天也會面臨相同境遇。

然而,有許多人基於某些因素而無法住進那些社會福利設施,事實上也的確還有許多街友存在。

日本發生的各種事情,也反映在無家可歸者的社會中。在筆者參加一匙會活動的這天,工作人員總共有十幾位,包括上野在內,總共分成五條路線(山谷地區、淺草附近和隅田川沿岸等等)來分發食物。共有二百零五位街友領到了飯糰。

雖然與街友對話的時間很有限,但若問他們身體狀況如何,還是有很多人會回答身體不舒服。從一匙會開始活動已經過了七年,許多工作人員和街友都熟識了。除了感冒藥、胃藥和藥膏之外,工作人員還會準備對抗花粉症的口罩、內衣和糖果等等,不夠時會記錄在筆記本上,日後再把物資確實交到本人手上。

我前去拜訪時,附近大樓的溫度計顯示十三度,許多街友都感冒了,也有很多人表示胃腸不適。

他們會對同樣身為街友的人表示關心。經常有街友告訴我們:「我拿到了,可是那個人還沒拿到哦!」抱著獨善其身想法的街友反而是少數。

無家可歸者之間強韌的牽繫

○○八年(平成二十年)正月,吉水來到新宿中央公園。雖然此時正逢過年,但是對街友而言,這段時間不但沒有行政支援,工作也中斷,不僅不值得開心,更是一段面臨生死的嚴苛時光。為了援助這些街友,NPO相關人士和支援者在公園裡搭起帳篷,準備好要發放食物和接受醫療諮詢。

這時,一位男性街友的訴說讓吉水受到很大的衝擊:「反正我們都會橫屍街頭,只會變成無緣佛而已。但是,一想到死後也能和過世的夥伴或現在的夥伴一直在一起,我就能夠更努力地活下去。」

臨終的瞬間也是如此。他們痛切地希望,臨終時不是一個人在街頭死去,而是想要受到夥伴的看顧。

「我覺得街友之間的牽繫極為強韌,他們那種既非血緣也非地緣的夥伴意識非常強烈。這樣的牽繫是他們活下去的必備要素,那位街友教會了我這一點。雖然這說起來很理所當然,但朋友死了會覺得悲傷,如果夥伴死在自己眼前,也會想要弔唁他。啊啊――這就是人情吧!和尚不是經常說嗎?『假如決定了死後的去處,就能活力充沛地活在當下。』我以為自己懂得這個道理,還對檀家這麼提倡。然而透過和街友對話,我才變得能夠自信地說出那句話。然後,我便下定決心要以一個宗教家的身分,以實際行動支援無家可歸者。」

許多無家可歸者的臨終充滿了悲哀。有夥伴看顧的人還算好的。假如死在街頭卻沒被夥伴發現,就會由行政人員公事公辦地接收遺體,在火葬場有空的時間火葬,接著通知家人;如果沒有人要接收,遺骨就會安置在某處靈園的無緣塔中祭拜。「從過去到現在,有許多街友的存在就在死後被消除了。」吉水如此說明。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無葬社會
作者:鵜飼秀德
譯者:伊之文
出版社: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3/31
ISBN:9789869582919

翻譯順序NO.31,出版順序NO.30。

去年五月的某一天,當我正坐在電腦前,螢幕右下角突然跳出Gmail的新信通知。在看到《無葬社會》這四個字的瞬間,我幾乎就篤定想接譯這本書了。

興奮地將網頁切換到信箱,點開信件,再點開信裡附上的亞馬遜連結,瀏覽書籍簡介。火葬、遺體、孤獨死……沒錯,這就是我有興趣的、我想譯的。這種書,終於來找我了。

但是,這本書的副標是「徬徨的遺體與變遷的佛教」,表示它不僅寫喪葬,也寫佛教。看了目錄,第四章在探討佛教。佛教……這題材我能譯嗎?

把亞馬遜網頁往下拉,天啊!這本原文書有320頁!我平常接的書通常都只有200頁出頭……

回到信件內文看了看,翻譯時間大約兩個月。回想起自己花兩個半月譯完250頁的《俺俺》,這次要我用兩個月譯完320頁,這可能嗎?

可是,好不容易有喜歡的題材找上門,我真的要放手嗎?再加上,這本書的稿費還是我有史以來遇過最高的價碼!有兩根胡蘿蔔在眼前,不接嗎?

我告訴自己:「這不就是妳一直在苦等的大好機會嗎?」所以,我壯起膽子,就試試看吧!讓試譯結果來決定吧!

 

收到試譯結果通知信的那天,我做好了心理準備才點開信件……

幹,試譯真的通過了!好高興!但以我翻譯的龜速,未來的兩個月準備跳進趕稿地獄了。不管了,咬著牙硬著頭皮也要跟它拚了!

最後,我創下連續工作一個月(30天)又18天的紀錄,譯完了這本書。我竟然辦到了……我竟然辦到了……不可思議!

中間還花兩天看了《我不會寫小說》的編輯回稿、花時間解答《廚房再也不麻煩》的譯文問題,還歷經了電腦故障三天以及無數個發懶不想工作的日子。

我覺得,我光是能夠譯完這本書就已經是功德一件了。

翻譯過程中經歷了各種艱難,有時候拼命查資料,有時候想譯文想破頭,甚至覺得自己像在通靈,看能不能通到某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譯完這本書,感覺自己像被榨乾了。(其實我幾乎譯完每本書都是這樣)

不過,我真心認為這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雖然在這個娛樂選項太多的時代,一般大眾不見得會想看這種偏嚴肅的議題書,但是我仍然覺得這本書很有價值。台灣與日本很像,有許多社會趨勢和現象都是先發生在日本,然後又發生在台灣。儘管我不了解台灣殯葬業是否也面臨了和日本一樣的困境,但是在都市化、少子高齡化、人際關係變得淡薄、孤獨死增加等方面是一樣的,台灣應該以日本的現況為借鏡,做好未來可能會迎接「多死社會」的準備。這本書裡面提及許多我們可能從來不曾想過的問題,是時候好好思考這些了。

最後是感謝名單。謝謝帕斯頓的編輯給我翻譯這本書的機會,初次合作就能譯到這麼好的書實在榮幸,而且還被編輯稱讚譯文精準流暢,真是太開心了!謝謝圖書館,在那麼熱的六月七月天,如果沒有圖書館(的冷氣、座位跟免費網路),我一定無法譯完這本書!圖書館是個認真修煉的好地方!(圖書館有多偉大,看這本書的第三章也能體會到!)感謝我的電腦,希望下次趕稿時不要再壞掉了!感謝噗浪在我想耍廢的時候讓我發廢文,感謝噗友們在我翻譯過程中給我加油鼓勵。感謝我的身心科醫師,這段趕稿的期間我能吃也能睡。感謝妹妹每天早上把我從床上挖起來,否則我不可能譯完這本書!感謝所有和這本書相關的人,感謝老天!(握拳)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轉自博客來網站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776669&page=1

第1章 情緒影響身心的10大關鍵

1. 若無法控制情緒,人生就會變得不幸

★把情緒表現出來,會更討人喜歡。
★喜怒哀樂等情緒會讓人變得更年輕。
★若不克制情緒,人際關係就會惡化。

把情緒表現出來,會更討人喜歡

人擁有各種情緒,經歷幸運的體驗會感到開心,有了不愉快的體驗會發怒,是在理所當然不過的事。群體生活時,比起不顯露情緒、從表情看不出在想什麼的人,人們會對展露出情緒的人更有好感。在電影或連續劇中,情感豐富的人物經常被描寫成容易親近的角色,例如,電影《男人真命苦》的主角阿寅就是個喜怒哀樂起伏很大的人物,有時候跟人吵架而情緒激動,有時候又因為失戀而垂頭喪氣,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把情緒表現出來」並不是壞事,特別是表現出「開心」情緒的人,會令人心情愉快,擁有好心情的人看在旁人眼中也覺得舒服,自然討人喜歡。當我們感覺到喜怒哀樂時,位於大腦新皮質(isocortex)的額葉(frontal lobe)會運作,具有提高精力、刺激智力和常保年輕的效果。問題並不在於把情緒表現出來,而是放任情緒失控而產生的問題行為。

何謂「控制情緒」?

無法控制情緒的人,內心經常感到不安、憤怒、陰鬱或苦悶,因此累積許多壓力。當累積的情緒爆發出來時,很可能會做出問題行為,例如,因為憤怒而毆打別人,或是說出傷害對方的話而引發糾紛,人際關係進而惡化,讓團體生活變得難過。「控制情緒」並不是指「不可以有情緒」,而是在情緒來時自我克制,不做出問題行為。

能夠控制情緒的人不僅擅長與人交往,還能夠在精神集中的狀態下投入工作或學業,因此總會拿出穩定的成果。能否控制情緒,會對人生產生很大的差別,請各位要先理解這一點。

【POINT】
積極地表現出正面情緒吧!



2. 負面情緒來時,學會接受並消化

★有負面情緒也無妨。
★把負面情緒化為動力。
★一旦受到情緒支配,事情就不會順利。

負面情緒是成長的原動力

「我聽說同期進公司的同事升官,內心超嫉妒。」

「一想到自己就這樣單身一輩子,就突然覺得好寂寞。」

當我們面對某些事情時,會像這樣產生嫉妒或不安的負面情緒,我在上一節提過,「擁有負面情緒」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負面情緒會化為讓人成長的原動力。我們以「不安」這種情緒為例來思考看看吧!我經常有機會聆聽大學考生的煩惱,有一位考生說很擔心自己就算拚命讀書還是考不上,為此不安到了極點。

我這麼回答他:「感到不安絕不是壞事。如果你不覺得不安,那就不會想要讀書了吧?所以,你該做的並不是消除不安,而是把不安化為讀書的動力。」正因為感到不安,人們才會為了將來而努力唸書。正因為曾經失敗才會感到不甘心,才會努力讓朋友刮目相看,進而出人頭地。換句話說,情緒可以化為動力的來源。

被情緒支配與不被情緒支配的人

把負面情緒化為動力並發憤圖強是件好事。但是,事實是很多人都無法控制負面情緒。

「滿腦子只擔心考不上,導致無法專心讀書。」

「考試時太過緊張,無法好好作答。」

這些都是被情緒支配的例子。

被情緒支配不但沒有建設性,而會導致人生變得不如意。相反地,能夠掌控情緒的人會採取有建設性的行動,讓工作和私生活都很充實。時常被情緒支配的人,必須趕快學會如何控制它。

【POINT】
正因為有負面情緒,人才會獲得成長。

 

3. 情緒寫在臉上的人,會吃大虧

★一臉不悅的人總是無法掌控情緒。
★擺出不悅的表情只會讓自己吃虧。
★養成確認自身情緒的習慣。

「臭臉人」會陷入惡性循環

無法掌控情緒、總是不開心的人,常常擺臭臉。一臉不悅的人,會讓旁人不想靠近,就算有再偉大的頭銜和實績,最終還是會被貼上「難搞」和「幼稚」的標籤,最後不僅會讓人敬而遠之,就連能力和技能都會遭到低估。如果總是對別人擺出一張臭臉,這些負面影響都會回自己身上,陷入被人當作一個無能的人,結果就是交不到朋友、得不到機會、做不出好成果,進而導致評價降低的惡性循環中。

壞心情容易表現在臉上的人,大多都沒有自覺,因為他們沒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所以心裡想什麼馬上就會表露在臉上。他們當然也不知道旁人為什麼遠離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如意。

養成覺察自身情緒的習慣

壞心情容易表現在臉上的人,首先要覺察自己的情緒。

「我聽到那個人在炫耀,所以感到嫉妒。」

「我正為了這個困難的工作感到不安。」

像這樣覺察自己的情緒,是掌控情緒的第一步。

人們總是誤以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心情,尤其是必須經常壓抑情緒的人,更有這樣的傾向。首先,要養成覺察自身情緒的習慣。一天之中可以不時地思考「自己現在情緒如何?」或是晚上在自己房間裡回顧今天的情緒變化也可以。像這樣覺察自己的情緒,就可以知道自己容易在什麼時候不開心,一個簡單的想法,就不會再無緣無故地心情不好了。

【POINT】
老是臭臉,能力就會被低估。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
作者:和田秀樹
譯者:伊之文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2018-02-0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429272

去年十月交稿的書,翻譯順序NO.32,出版順序NO.28。

去年六月,我收到R出版社的編輯來信,問我是否有興趣翻譯一本心理勵志的書。收到那封信時我很開心,也很想和對方合作,但是在大略看過書籍內容之後深思熟慮了一番,最後婉拒了那本書。原因是書中有不少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和用語,但我對該領域完全不熟悉,所以不敢接。

接著,去年七月,我又收到三采出版社的編輯來信,問我是否有興趣翻譯這本《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巧的是,作者和R社那本一樣,都是和田秀樹,不過這次的書籍內容平易近人許多,我想自己或許可以勝任,就爭取試譯,也通過了。

由於自己近幾年被憂鬱纏身,也算是有情緒方面的困擾,所以對這本書的題材有興趣。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忘不了過去」、「想太多」、「不要想著別人都該懂你」都好像在說我……

不過,我覺得這本書適用的對象是容易被情緒影響的一般人,如果已經很困擾甚至生病了,還是要尋求身心科醫師(精神科醫師)或諮商心理師的專業治療。大家務必要重視精神健康!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過得真快,譯者生涯第七年就要結束了。

總結來說,今年仍然是飽受憂鬱之苦與工作起起落落的一年。

今年有一段大約三個月的黑暗期,還是別去回想才好。

除了憂鬱這種精神上的不健康,還有缺鐵性貧血這種肉體上的不健康,後者比前者好處理。

工作方面,今年譯了四本書,中文字數在23萬上下。

今年出了三本書,分別是《貓咪易經》《我不會寫小說》《廚房再也不麻煩》

此外還接了一些試譯和審書,試譯有些有過有些沒過,審書案件大部分到最後都沒爭取版權吧。

比較特別的是,今年除了翻譯書籍之外,還透過佛心噗友介紹得到了一份手機遊戲的日翻中工作,

翻譯手機遊戲劇情的稿費,成了我今年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整體上,無論譯書冊數、出書冊數和產出字數,今年都比去年好些(可見去年有多慘烈)。

至於明年,目前已確定年初有兩本譯作會出版,我很期待。

其他的,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最後來許個願:希望我的憂鬱能快點好起來。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