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俺封面  

 

書名:俺俺
作者:星野智幸
譯者:伊之文
出版社:新雨
出版日期:2014/04/08
ISBN:9789862271452
規格:272頁

首先,關於出版日期,這邊貼的4/8是博客來進貨日,其他網路書店像三民和新絲路是寫4/2,金石堂4/3,不過都還沒進貨。讀冊和灰熊目前尚未上架,誠品是4/3,據我觀察今天(4/5)已經顯示有庫存。看來各個通路的進度不一,不過既然有通路到貨了,我可以偷跑一下吧?

關於這本《俺俺》,我有很多話可以寫。

最初接到《俺俺》的試譯邀請,是在我主動投履歷到出版社的一個月後,沒想到這麼快就有機會上門,所以是顫抖著點開信件的。一看,哇!是一本小說!是我一直都很期待(正確來說是「肖想」)的文學小說!我點進亞馬遜網站閱讀《俺俺》的書籍簡介,覺得題材看起來很有趣,又突然想起自己很久以前也瀏覽過這個網頁,但當時完全沒料到未來竟然會以這樣的形式跟這本書重逢。這是第一點:我跟這本書有緣!

更厲害的是,這本小說還是第五回(2011年)大江健三郎獎得獎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選出來的,想必有其過人之處。這是第二點:有獎項的加持。

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我更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實:原來這本小說已確定要改拍真人版電影,由龜梨和也、內田有紀和加瀨亮演出,導演是三木聰。哇!這這這要是接到就好康了!這是第三點:影像化原著。

好,這下子,說不想拿到這本書絕對是騙人的。在後續進行試譯以及參考網路書評的過程中,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有增無減。於是,我戰戰兢兢地試譯完畢,也回覆了。

在這之後,我經歷了一段朝思暮想、魂牽夢縈的時間。中間曾寫信問過試譯結果,不過時間一久,我心想肯定是自己的試譯稿品質太差不忍卒睹,書老早發給別人了,沮喪地想:「我要翻譯小說果然還是太早了。」

豈知當我某天打開信箱,竟然看到一封讓我覺得我肯定是在作夢的信。沒錯,就是來詢問我是否有檔期可接這本《俺俺》。

然而,當下我又尷尬了。這時候我手上正好排了別的書,未來的兩個月都滿了。要是這本書必須立刻進行翻譯,我不就得含淚把朝思暮想、好不容易才送上門來的書往外推?幸好,最後我還是在沒影響到其他工作的情況下,順利拿到了它,否則也不會有這篇文章了。

著手翻譯之前,我先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一遍。這時,我彷彿不是譯者而是單純的讀者,這本書好好看啊!為何我如此幸運,接到的第一本小說跟自己如此合拍?這是第四點:這是一本自己也很喜歡的作品。即使撇開得獎與電影化等誘因,我仍然非常想要這本小說。

以上四點每一項都令我開心,同時也覺得責任比以往重大。我從前翻譯的都是實用書,還沒有翻譯小說的經驗,要是把人家的得獎大作搞砸了該怎麼辦?偷偷上網逛了一下,看到有網友說等中文版小說出了之後要買來看,哇哇哇這下擔子又更重了。之後,當我在翻譯中感到疲累時,我就會再去看看那句話來警惕自己。

另外,未出版就受到期待,自然也是因為電影的關係。我猜想,對出版社而言最理想的情況,大概是先出譯本賣第一波,然後乘著電影上映再賣第二波。比較不巧的是,當電影八月底在台灣上映時,也差不多是我完成前一本譯作,正要接著翻譯《俺俺》原著的時候,所以對原著有興趣的影迷就得再等上好一陣子。電影的上映地區很有限,所以我並未看過電影,翻譯時單純是以自己對原著的理解來詮釋,不曉得中譯本的氛圍會不會讓影迷覺得有差距呢?

後續,我也跟責任編輯多方討論,全力協助校潤。這本小說的其中一個特別之處,在於書中有大量的「我」字(原文為「俺」),視情節需要而有一般字體與粗體字的差別。所以,這部份的「抓漏」就變得很重要,該標粗體的字要標好,不該標粗體的要取消。看了這麼多遍,應該沒有漏網之魚了吧?

對了,在跟編輯信件來往的過程中,更得知《俺俺》除了我跟新雨出版社合作的繁體版譯本之外,還有一個上海文藝出版社發行的簡體字譯本《我我我》。我在信中告訴編輯「我不會輸的」,但其實心裡猛冒汗。天哪,頭一次翻譯小說就碰到多重譯本,好害怕哪一天網路上會出現「伊之文的譯本比較差」的評價……

原作大約十五萬字,而我的譯文破十二萬字,跟我過去翻譯的幾本實用書比起來,字數是兩倍之多。從閱讀、查資料、翻譯、校對到全書交稿,我花了兩個月又一週左右的時間才完成,我想這速度是很慢的吧!有些譯界前輩說不期待譯作受到好評,只希望不要有罵聲出現,我也希望我最後的成果不會讓讀者想罵人,但做好承受批評指教的心理準備。

《俺俺》在虛構的設定下,描寫現代社會真實存在的許多問題,是一本很能引發共鳴的傑作,得獎實至名歸。希望我的譯本能讓讀者們體會到閱讀樂趣!(鞠躬)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一些譯界前輩的文章,他們分享的內容能讓想入行的朋友得到不少收穫,但我自己的入行可以說完全是個偶然,所以這篇文章大概沒什麼幫助(咳咳)。

回想起來,我最早在大二時興起當譯者的念頭。大學三年級的某天晚上在網路上閒晃,偶然看到一篇徵求日文兼職譯者的文章。

當時才大三的我心想,不曉得翻譯市場上的案子難度如何?跟日文教科書或學校課程的差距有多大?要不要寫信去問問看呢?但是我才大三,唸的不是日文本科系,論檢定級數大約才舊制三級,自然也沒什麼翻譯經驗,這樣還敢寫信未免太自不量力,浪費人家的時間跟信箱空間。不過,既然是透過電子郵件聯繫,而且對方又不認識我,被拒絕了頂多謝謝不聯絡,回頭繼續努力不就好了?再說,就算自己現有的能力不足以應付,至少趁現在先瞭解一下翻譯案件的難度到底在哪裡,或許可以得到一個具體的目標來努力。於是,就抱著會遭到拒絕甚至石沉大海的心情,跟老天借膽地寫信請對方提供試譯文。

很幸運地,對方提供的試譯文是我可以應付的程度,在這之後,只要時間跟能力OK,我都盡力為她翻譯。而她就是第一位給我機會的出版社編輯,在我大學畢業並通過N1之後,我跟她正式合作了第一本書,後續也合作了幾本。不管回想幾次,都覺得這樣的入行過程只有「偶然」兩字可言,如果我那晚沒有「偶然」看到那篇徵人文章,搞不好現在還是不得其門而入吧?如果不是這位編輯肯給我機會,我現在會在哪裡?

目前我跟四家出版社合作過,A社是上述所說的偶然,B社我沒問他們是透過什麼管道來邀約,C社是從我貼在綿羊大部落格的簡歷找上門,D社是主動投履歷得來的機會。我覺得翻譯經驗要「從零到一」很困難,我也不是一畢業就接到案子,接下第一本書之前,我在家裡蹲了半年,坦白說蹲得很焦慮。這段期間內曾試譯小說中的一段投稿到某社,結果是石沉大海(當然,原因恐怕不只是當時的我沒有實蹟,也許是譯文品質根本達不到社方的要求)。同一時期,我也投履歷到D社但石沉大海,三年後投了第二次,結果沒多久就得到回應,也通過試譯成功合作了。前後兩封履歷的差別在於「零實蹟」跟「已有五本譯作出版」,讓我感受到手上有「籌碼」或許真的比較有利。

雖說如此,我投履歷無回應或還沒有合作機會的次數,仍然多於成功的次數。投履歷是一個方法,但不知道為什麼,目前我接觸過的所有出版社當中,反而是沒投過履歷就來邀約的佔多數,可惜都因為時間無法配合而沒有合作。

在增加稿源這方面,我還有問題要克服。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不是一時的有感而發,而是平日翻譯時經常閃過腦海的念頭,直到現在才寫成文章。

或許是因為自己還很菜,在譯路上碰壁時經常覺得:自己還真是什麼都沒有啊。

第一,我沒有值得誇耀的學歷。而且,身為一個日文譯者,我唸的也不是日文系。當然了,相關科系畢業並不是成為譯者的必要條件,就我自身投履歷以及跟出版社合作的經驗,幾乎沒有人介意我不是日文系的。只是,在翻譯上遇到瓶頸的時候,我經常會想:這個令我困擾的句型,對於在日文系受過多年訓練的學生來說,是不是很容易就迎刃而解了?我沒上過多深入的日文課程,日文能力大部分是透過自學而來,那麼某些我不懂而必須花時間查詢的資料,對於受過訓練的本科系學生來說,是不是不用查就已經裝在腦海裡的基本知識?

第二,我不曾留學過,而且從來沒出過台灣。當然了,留學並不是成為譯者的必要條件,身為一個日文譯者,也不曾有合作對象問我有沒有去過日本。只是,如果要翻譯的文章裡出現了台日文化差異,出現了一些在日本生活過就知道的常識,我是否能懂呢?

第三,或許是我年紀還不夠大,很多經歷都還沒有體驗過。而且,除了翻譯之外,我沒有做過其他任何種類的工作,一畢業就是SOHO,不曾在任何公司工作過。當然了,年齡跟人生經驗並不是成為譯者的必要條件。只是,我在翻譯上常遇到「沒有某種經驗就譯不出來」的情況,例如我不會開車,遇到跟開車有關的文字,只能向會開車的人請教。翻譯一本理財相關的書籍,書裡提到房屋貸款,我絲毫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跟知識,只好請教爸媽。同一本書裡還論及信用卡跟電子錢包,但兩者我都沒有接觸過,只能從零開始摸索。由於不曾在公司工作過,當翻譯內容跟商業、企業、組織或公司有關,我總會覺得心虛跟不安。並不是說譯者不會開車就不能翻譯講開車的文章,不會開飛機不會看病就不能翻譯航空跟醫療題材,反倒是不懂那些還是有辦法翻譯才叫專業譯者吧?只是,如果我具備更多知識跟經驗,是不是就不用從零開始慢慢查,可以提高翻譯的效率跟品質呢?

第四,我沒什麼人脈。這裡指的是可以求教的人脈,由於內向性格使然,私生活中的朋友很少。個性內向再加上資歷淺,也沒什麼經常往來的譯者朋友。在翻譯上遇到文意看不懂或缺乏背景知識的狀況,經常不知道可以問誰,有時候只能沿著一些可能的方向,土法煉鋼找答案。要是做到「勤能補拙」是很好,不過如果翻譯功力本來就不拙,不是更好?

我什麼都沒有,只是有一點吵。因為沒有人脈,遇到問題只好盡量活用無遠弗屆的網路,透過網路向不認識的日本網友詢問文字語意,或是在可能有許多譯者臥虎藏龍的地方發問求救,視情況還真的能讓困擾已久的問題迎刃而解,如獲至寶般得到受用的解答。有時候因為想不到可以上哪裡問,遇到認識的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試著問一些五花八門的問題,結果他們都被我搞得很煩。

有時候會想,跟我合作過的編輯搞不好也覺得我很吵。我不時寫信騷擾編輯,一下子問某某書什麼時候要出版,一下子又吵著某某稿子潤過之後能不能讓我看看,伸手要WORD或PDF檔。其實我很怕在書籍出版前看不到編輯改過的稿子,總會寫信給編輯說我很樂意幫忙看稿,要到檔案之後跟自己交出去的原稿兩相對照。除了瞭解編輯究竟改了哪些地方之外,還會再寫一封(如果沒能一次抓出全部的bug,就會是更多封,煩人指數加倍)勘誤信去煩編輯。還好,目前我還沒有遇過不願意給我檔案的編輯,而且編輯們也很好溝通,通常都會參考我的意見,再把稿子作修改。希望未來無論跟誰合作,仍然可以每一本書、每一份稿都比照辦理。

好像有點離題了。

這幾天腦海裡經常浮現這樣的旋律。其實我很煩惱,只是你看不到。如果我譯得不好,怕你轉身就逃。翻譯一本書,一定要讓讀者相信,這譯文多麼美好。對每個人都說還好,我的辛我的勤你不需要明瞭,如果我譯得好,這樣的溫柔你要不要?

期許:你愛我像誰,扮演什麼角色我都要會。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3年出版之譯作  

這四本書,就是我2013年出版的四本譯作。上面兩本是2012年翻譯的,下面兩本則是2013年的CASE。還有一本文學小說預計在今年一月出版,我非常重視這本書,希望讓它成為我的代表作,近期也跟編輯多次進行討論,希望能呈現出最好的成果。

總結起來,我2013年只翻譯了三本書,工作幾乎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絕大部分是空的。大略瀏覽了一下2013年的信件,除了那三本書之外,其實還有其他機會找上門,但最後都是這兩種結果:檔期相衝無法配合,或是接受試譯後沒有通過。

新的一年才剛開始,我就接連推掉了兩件工作邀約,儘管有興趣想接,但時間上都無法配合,只能婉拒。這種「沒工作就一個都沒有,有工作就一次好幾個互相排擠」的情況,真的讓我好煩惱。

無法預測的2014年開始了。除了手上這本去年就發稿的實用書之外,今年還會接到什麼樣的書呢?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文章標題下得真差,一看就知道我不是當編輯的料。)

當我跟家人朋友聊到最近又有譯作出版的時候,有些人會問是怎樣的內容,有些人會很有義氣地說要去買一本,但也有人頻頻問:「有大賣嗎?賣幾本了?」不過,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譯作賣得好不好?賣了幾本?

過去,我偶而會在網路書店的電子報或實體DM上看到自己的譯作,當下會有點開心。除此之外,我從來沒查過譯作在排行榜上的成績如何,不過最近有了一點改變。

曾看過網路書店會製作書籍的文宣專頁,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跟這個扯上關係,直到翻譯了《國王腦》這本書。我當譯者以來第一次有這種規格(笑)目前找到三個專頁,做得好漂亮啊!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3/11/kingbrain/index.html?loc=011_001_1
讀冊生活 http://www.taaze.tw/static_act/201310/kingbrain/index.htm
三民網路書店 http://www.sanmin.com.tw/activity/2013/1031king_brain_slave_soul/index.asp

其實,前陣子我出了一趟遠門,順便利用這個機會去書店巡視一下,看到《國王腦》和《做越少越成功》放在離門口最近的陳列架上。我也曾委託朋友幫我注意,據說能見度算高,還目擊有人正拿在手上。聽朋友這麼說,突然覺得有一股感動。

此外,幾家網路書店的首頁也出現了,感覺廣告打得蠻大的。

國王腦

國王腦at博客首頁

國王_讀冊首頁  

那麼,排行榜如何呢?

國王_1118_博客單日新書榜24

 

(上圖是11/18的「心理勵志類」單日新書榜) 

 

國王腦_1110-1116週榜_60

 

 (上圖是11/10~11/16「心理勵志類」週榜。) 

 

國王_1118紀錄(統計區間不明)_讀冊95  

(這張圖也是11/18截的,但看不出這個榜的統計日期。)

對了,同一天還看到另一本《做越少越成功》也上榜了。

 

做越少_1110-1116_讀冊45  

以上簡單做個紀錄和紀念。對譯者來說,譯作的銷量並不會影響稿費多寡,但譯作有好的成績,身為譯者與有榮焉,也是一種激勵。

 

日文譯者伊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